2021年12月31日星期五

化讀《古文觀止》

世上最挑剔,最冷酷無情的讀者莫過於歲月。試看今天的暢銷書,哪怕作者擁有粉絲千萬,一時洛陽紙貴,但經得起歲月淘汰,十年後仍未淪爲明日黃花,沒被書店悄悄下架的,恐怕只有極少數,更何況一、二千年前的著作,大多數「劫數難逃」。所以,現在仍可以隨便在坊間買到的古典中國文學,是歷代高手在千挑萬選,並經歷過無數災劫(例如秦始皇焚書坑儒、歷代兵荒馬亂)之後的精品,自有歷久常新的内容,你是否有能力欣賞,那是另一回事。


《古文觀止》所收錄的文章,就是經得起無情歷史歲月淘汰的經典作品。這書成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浙江人吳楚才、吳調侯叔侄二人所編輯的,精挑嚴選從東周至明代期間的文章129篇,有策論、書信、序跋、遊記等,琳琅滿目,加上剪裁得當,書成後廣獲好評,成為重要的童蒙讀本,即使三百多年後的今天,中學中文課本内的古文,大部分都離不開這書所挑選的範圍。這書名爲「觀止」,就是指觀賞到的最高水平,源自《左傳卷二 ‧ 季札觀周樂》的「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

化讀《古文觀止》

至於《古文觀止化讀》,則是王鼎鈞在《古文觀止》中挑選24篇,加以詳細解説而成的著作。王鼎鈞的輩分甚高,1925年生於山東省臨沂的蘭陵縣,今年96歲。幼年時受沈從文影響,立志寫作。抗日戰爭期間棄學從軍,1949年來到台灣,曾經擔任多項文職,包括中廣公司編審、中國文化學院講師,中國電視公司編審組長,《中國時報》主筆,「人間」副刊主編等。他目前定居美國,早年著有《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合稱「人生三書」。晚年完成「回憶錄四部曲」:《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又寫了五本談寫作的書以傳承後輩,《古文觀止化讀》是其中之一。

這書之所以名為「化讀」,用意是把讀古文的心得轉化為現代語彙,讓讀者融會貫通,消化吸收,進而轉成寫作的養分。正如王鼎鈞在開首說:「化,大而化之,食而化之,轉而化之。但觀大略,常有會意。悠然神往,欣然忘食。得其益,承其統,盡其妙。」本著這個宗旨,這書不拘泥於一字一句之正解,或屑屑於餖飣考據,以致一不小心便要「死於句下」。其精神有點類似陶淵明的不求甚解,但求讀通,乃至欣然忘食。

精心文章編排

翻開這書,我首先發現編排很有創意,王鼎鈞不依慣例,按照作品面世先後排列,而是按照作品的主旨或性質排列,讓讀者可以對比,從而認識到,同一題材可以採用截然不同的手法來處理。當中有些是旗鼓相當,互相輝映的,例如第一篇是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緊接其後的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另外,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接連劉基的《賣柑者言》,都是各有千秋。

蘇東坡的前、後《赤壁賦》,也被編排在一起,他認爲前賦是「難寫易讀」,年輕人不難理解當中金句的意義,但後賦是「難寫難讀」,非有相當人生經驗是不能體會個中滋味的,儘管兩賦在同一年寫作,但意境相去何止十萬八千里。另外,也有些是刻意優劣并列,讓讀者可以高下立見的,例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對宋濂的《閲江樓記》,前者抒發傳統讀書人的抱負和氣節,後者只是作者對明太祖的歌功頌德之作,即使兩篇文章都有優美的辭藻,可以傳世。

永恆寫作技巧

其次,這書是從作家的角度出發,點出各篇文章的主要技巧,讓讀者可以效法。這裏我只能列擧三個例子。

第一是「扣題」,是寫作中極其重要的。尤其在今天資訊爆炸的年代,出奇制勝的標題固然可以吸引眼球,但同時需要在內容上緊緊圍繞題目而鋪開,或輾轉起伏,或平鋪直敘,或疑雲遍佈,層層引導讀者對文章的主題逐步地深入了解。

第二是「節奏」,節奏可短、可長、可低、可高、可慢、可快、可重、可輕。在文言文中,往往用「之乎者也;嗚呼噫嘻」等虛字以控制文章節奏,讀者在朗讀時恍如欣賞美妙樂章,白話文其實也應該留意節奏。

第三是「意象」,指文章「寓意於象,象中有意 ;以少寫多,有餘不盡,餘味無窮。」在對情景或事物的淋漓盡致的描述中,隱含着更深層次的用意,引導讀者去想像,去體會,去深思,例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看罷這書,我的心情是欣喜的,因爲可以擺脫當年為應付公開考試而讀書的壓力,抛開功利心而真正面對這些經典作品其次是多了人生經驗,以往只知道死記,而不甚瞭解的地方,現在可以用我的經歷和見聞來驗證,得以身同感受,我不禁想到張潮在《幽夢影》中,以賞月來比喻讀書的不同境界,我不敢說達到他所說的高深境界,但至少相對少年時代看得比較多,就用他的話結束本文:

原來今讀《古文觀止》,仍叫人嘆為觀止,關鍵在於我們有否化讀之。

2021年9月29日星期三

白先勇《台北人》之《冬夜》解讀:知識分子靈魂的孤獨

19196位曾參與五四運動的北大學生,40年人生剪影橫切面,由1960年代初一個冬夜,其中兩位舊同學的重聚反映。這一夜濃縮了的他們大半生,滲滿知識份子的悲涼,與理想幻滅的無奈。

故事開始,在冬夜冷雨下,台大教授余嶔磊在小巷等待,旅美學人吳柱國教授。「何當共剪西窗燭」,同窗一夜對話,彼此感觸傷懷,側面對照6人人生不同遭遇,感慨良久。

6人「同行」?

當年6人曾參予勵志社,但邵子奇及陳雄背棄理想,餘下4人分散三地,皆在學術界發展,但際遇各異,俱鬱鬱不得志。余吳兩老「卻話巴山夜雨時」,半生漂泊的往事和沉重人生,怎麼承載了得「昔為五四青年」邵子奇,早已化身「今之」「貪官」「污吏」,還在當夜宴請回台北講學的柱國。

眾人當年理想早已被無情歲月磨蝕掉了。年青「雄心壯志」換來今夜的失落、落寞。冬夜的冷會過去,但心裡寒冬長年驅不去。外冷易熬,但齒冷、心寒,孤獨的冷委實難熬……  

處處對比

白先勇把故事放進中美台三地時空地交錯和對比,為6人小故事增添大時代背景,富歷史感:

台北

美國

北平

台大

哈佛大學/加大

北大

20年代五四運動

60年代美國學潮  

50年代反右運動

中央研究院

加大實驗室

北海公園


6位人物形成3對強烈鮮明對比:風光耀目的國柱把諸事不順的嶔磊比下去;因對自己學術研究忠貞自殺的陸沖,對比賣國漢奸陳雄;大官邵子奇只捐助宜生1000元台幣殮葬費,其無情涼薄,對照宜生照顧愛妻的情深。

文學手法體現白先勇人生觀,嘲諷意味的細節盡顯人生的荒謬:曾豪情赤足爬進曹汝霖家放火的余教授,右腿卻被畢生奉獻春風化雨的學生騎單車弄傷;交通意外「跌」一交,豈及人生跌一大交傷感?人生總是如此蹩足!余教授最拿手教授拜倫情詩,同樣跛腿,命運何等弄人!但兩人皆寫情詩。年青時「勵志」,早年已喪志。當年五四支持「賽先生」,竟倒過來影響自己年老時的外地教席生計。

景物暗喻

小說富電影感,筆觸細膩,人物細緻動作表達內心世界。風景映照人物心境,以景融情。小說沒有「孤獨」、「無奈」、「失意」三詞,但故事處處呈現教授的孤獨、無奈和失意。

夜巷冬雨呆等吳教授不果,何等孤獨!人生就是如此虛度。台北位處亞熱帶,冬天怎會寒冷?但嚐過人生冰冷,人情涼薄,這夜冷得很。短短故事余教授五次右腿痛,怎及揮之不去的心痛?一拐一拐走路象徵一生坎坷。余教授三度為茶涼了的吳柱國酙熱水,但怎樣也驅不走內心冰冷!茶涼不及心冷那般難受,保暖杯怎能替冰冷的心窩保溫?再者,五度提教授禿頭,和拿破大洞的雨傘、兩述破爛草拖鞋、在在顯出窮破爛人生。

最愛是誰?

余教授五四運動時邂逅雅馨,現任太太沒名字,因不提也罷。當年雅馨在北平幫忙接待柱國,這夜現妻竟跑到隔壁打麻雀,呈強烈對比。所以這夜特別惦念雅馨,情仍在心中。當年那天北海公園約會,還歷歷在目。在《新潮》為佳人表情意所投的新詩,仍句句記得,寄托深情。

現妻意外地丟了他的拜倫筆記,又批評客廳堆滿書本,這夜隔住的牆壁正好象徵二人關係上的隔絕,不被明白和接納的心牆才是最厚,最遙遠的距離在心上,人近心遠最難耐,心近人遠仍是雅馨。最愛是誰?呼之欲出。

夜深時小兒子俊彥回來,響往留學美國,而挑燈夜讀,象徵了余教授未來的希望,盼兒子延續自己的美國學術夢。

餘韻未盡

故事末了,送走柱國後,余教授翻數頁還珠樓主《柳湖俠影記》武俠小說。人生太沉重,倒不如短暫娛樂,輕鬆一下,何等真實的諷刺,不知不覺睡著了。冬夜越深,冷雨不絕,一頭一尾首尾呼應,但這冬夜的冷雨,怎及得上人間的冰冷?夜冷襯燈孤,盡托心境。

故事完了,然而餘韻未已,留下思考空間,在讀者心裡繼續冬夜下去。知識分子的落寞和落拓,滲透字間行裡!  

你的冬夜

透過《冬夜》的人物,白先勇勾起我們每人心底的冬夜,功力所在也。情節雖「虛構」,但所映照的人生真實得叫人害怕。年靑時我雖讀過《冬夜》,但讀過便了。當年讀過了,但其實錯過了。今天因人生種種過錯,再不能錯過《冬夜》深深的觸動。因經歷過人生無數冬夜,今天才明白體會白先勇的《冬夜》。

小說如鏡,彷彿見到自己的冬夜,人生豈能盡如人意?人生太多的不好說,憋在心裡說不出來,但我竟在白先勇的《冬夜》,尋到共鳴感應,我在余教授身上,找到那熟悉的知識分子靈魂的孤獨!

這年多在疫情下世界巨變,這個夏天也很冬天,冬寒實剌骨,冬夜漫漫何時才過去?春晨那天才重臨?壓抑在心底的失意何時才得真正的釋放?

你又如何書寫你的冬夜?

角色

(常居地)

五四參與

 

工作

命運

著作

A余嶔磊

(台灣)

赤足爬進曹汝霖家放火

太太雅馨逝世

另娶,育兩子。

右腿遭台大學生輾斷

曾在北大教書

台大教授拜倫

欠債纍纍的窮破爛知識分子,想離台去美國教學

《拜倫詩集》

(多年翻譯但完成不了)

A吳柱國

(美國)

攻趙家樓

領頭打駐日公使

 

太太穎芬逝世

無兒女

居美學人,研究唐宋國際權威 (但在美卻不敢為五四辯護)

將退休,想回台灣

《唐代宰相的職權》

《唐代藩鎮制度》

(只為滿足大學要求寫、乏人問津)

B邵子奇(台灣)

帶頭宣讀「20年不當官」

 

台北當官

只資助賈1000元殮葬費,但宴請柱國

 

B賈宜生(台灣)

用血寫下「還我青島」

需照顧妻長期重病

台大教授

意外摔死

殮葬費沒著落

《中國思想史》

(未完成)

C陸沖

(中國)

 

 

北大教師

(但曾支持打倒孔家店)

反右運動被批鬥,在北大自殺身亡

《中國哲學史》

C陳雄

 

穿喪服,舉「曹陸章遺臭萬年」輓聯

 

 

日本大漢奸

遭槍斃

 

(6人形成AABBCC三對對比

2021年8月2日星期一

《莎韻之鐘》、《月光小夜曲》、《每當變幻時》

不少70年代長大的香港人仍記得《每當變幻時》這首紅極一時的歌,但知道這歌由來的則相信不多。《每當變幻時》旋律取自日文歌《莎韻之鐘》,原曲背後埋藏一段發生於日治時期的台灣的故事。

1938年的台灣仍處日治時代,那年,一位宜蘭縣泰雅族原住民少女莎韻為被征入伍的日籍教師搬運行李下山,途中發生意外跌入溪中,被河水沖走。這原本只是一宗意外事件,卻被渲染為少女為送恩師一程而犧牲的愛國故事。日本派守台灣的總督長谷川清為表揚這件事,更於意外發生地點豎立一座紀念碑,並立「愛國乙女サヨンの鐘」(愛國少女莎韻之鐘)1941年,由日本作曲家古賀政男譜曲,由詩人西條八十填詞,把莎韻事件寫成《莎韻之鐘》(日語《サヨンの鐘》)一歌,歌詞描寫少女莎韻為大日本國犠牲[1]證明日本理蕃政策的成功。而這首日本政府用來號召台灣原住民加入義勇軍的宣傳歌亦迅即在台灣、日本、滿州、香港及上海等地流行起來。


為大日本國犠牲的少女莎韻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為配合其宣傳需要於1942年把《莎韻之鐘》改編為電影,由知名日籍女演員李香蘭飾演愛慕日本軍人的少女莎韻,《莎韻之鐘》就此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愛國故事。這故事亦一直在台灣流傳下來,以至在今日的宜蘭南澳,仍能找到莎韻紀念公園。隨著二戰完結,日本結束其在台灣歷時50年的統治,日本人亦陸續離開台灣,但很多日本歌如《莎韻之鐘》卻早已進入台灣人的血液中。戰後,台灣知名音樂人周藍萍為此曲配上新詞,成為《月光小夜曲》,與另一首同由他作曲,由潘英傑填詞的名曲《綠島小夜曲》一起成為傳世之作。


調寄《莎韻之鐘》的《月光小夜曲》,旋律優美。周藍萍填上的短短兩段歌詞,把愛情中那種如夢如幻的感覺淋漓盡致地寫出來,簡直是神來之筆。《月光小夜曲》於1962年首播,原唱者為
張清真[2],再經翻唱,此歌便在台灣紅起來,其後更被無數中港台歌星重唱。我覺得在眾多版本中,以蔡琴的演繹最為動人。蔡琴用她低沉的嗓子唱出戀愛中患得患失的感覺,配上如泣如訴的鋼琴聲,以及背景中隱約聽到的蛙叫蟲鳴,讓人聽後餘韻縈繞,久久不散。而得到周藍萍、、蔡琴等台灣殿堂級音樂人的加持,令這歌更感雋永。




1977年播出的《每當變幻時》由薰妮演唱,由盧國沾填詞,但唱片公司的製作靈感來自《月光小夜曲》,還是原曲《莎韻之鐘》則無從查證。《每當變幻時》內容描寫人生的變幻莫測,對舊事的緬懷與遺憾。這曲節奏憂悒,在人生中曾遇過挫敗,經歷過失去的人,聽後一定會有共鳴。憑《每當變幻時》一曲一炮而紅的薰妮,父母很早離異,十五六歲便輟學在遊樂場、酒吧等地方唱歌幫補家計。或許因為領略過人生的辛酸,唱這歌時只二十一歲的薰妮,卻能投入歌曲的意境中。薰妮80年代初出道,但在娯樂圈發展僅僅數年後,便深受緋聞困擾而離開香港到日本學藝。1983年回港後,她再沒法回到初出道時的光景,不久便完全淡出銀幕。

唱盡人生無常的《每當變幻時》

薰妮耀眼日子短暫,《每當變幻時》卻在一代香港人心中留下永恆回憶。因為旋律與歌詞引起人的懷舊情懷,很多有心人用香港老照片製作的YouTube影片,都以此歌為背景音樂。40多年來,這首金曲更被多位歌手、樂隊、街頭及歌廳藝人翻唱,被多部本港電影取用。於2007上映的一部情電影便取名「每當變幻時」,並由電影女主角楊千嬅重唱此歌。在2010年公映的警匪片「綫人」的結尾一幕,台上唱著《每當變幻時》,台下映著已故演員廖啟智及影帝張家輝回首往事的片段,歌曲穿插於畫面間,唱盡人生無常。飾演警方綫人的智叔更邊聽這歌邊潸然落淚,成為這電影難忘的一幕。

細訴如霧愛情的《月光小夜曲》,記如夢人生的《每當變幻時》,歌詞都非常優雅,從中看出周藍萍及盧國沾兩位填詞人中文功力的深厚。筆者嘗試把《月光小夜曲》及《每當變幻時》譯成英文,希望能與各愛歌、愛文字、愛翻譯的朋友一起切磋。   

 

《月光小夜曲》

月亮在我窗前蕩漾 

透進了愛的光芒
我低頭靜靜地想一想 

猜不透你心腸
好像今晚月亮一樣 

忽明忽暗又忽亮
......到底是愛還是心慌 

......月光

 

月夜情境像夢一樣 

那甜夢怎能相忘
細語猶在耳邊蕩漾

怎不叫我回想
我怕見那月亮光 

抬頭忙把窗簾拉上
......我心兒醉心兒慌 

......月光

The Moon Serenade

 

The moonbeam is rippling in front of my window.

Bringing in the light of love.

I lower my head and think quietly.

But I couldn’t know what you are thinking about deep in your heart.

My heart, full of anxieties, is like tonight’s blinking and flickering moon.

Is this love? Is this fear?

Moon – I can’t tell!

 

The moonlit night is like a dream.

How can I forget the sweet dream with you?

Your gentle whispers are still rippling in my ears.

How can I help but reminisce about this?

I’m afraid of seeing the moonlight.

I raise my head and close the curtains.

I am overjoyed one moment, but get nervous in another.

Tell me moon, is this love?

 

 

《每當變幻時》

 

懷緬過去常陶醉
一半樂事 一半令人流淚
夢如人生 快樂永記取
悲苦深刻藏骨髓

 

 

韶華去 四季暗中追隨
逝去了的都已逝去 啊啊
常見明月掛天邊
每當變幻時 便知時光去

 

懷緬過去常陶醉
想到舊事 歡笑面上流淚
夢如人生 試問誰能料
石頭他朝成翡翠

 

 

如情侶 你我有心追隨
遇到半點風雨便思退 啊啊
常見紅日照東方
每當見夕陽 便知時光去

 

At times of change

 

It always enthrals me to reminisce about my past.

While half of my past was full of laughter, the other half was full of tears.

A dream is like life. When we remember the happy moments forever, there are also grief, misery and sorrows that are etched in our memories.

 

Youth has gone when we do not know when seasons have passed us by. What’s gone is gone.

The bright moon is hanging on the horizon again.

At times of change, we know that time has passed.

 

It always enthrals me to reminisce about my past.

When I think of the past, memory brings smiles as well as tears.

A dream is like life. No one can predict the future, as nobody can foresee that a worthless stone will become a precious jade one day.

 

Like other lovers, our hearts want to join as one.

However, even a shower and gentle wind drives us apart.

The morning sun shines in the east again.

But when we see the setting sun, we know that time has passed.

 

雖然《莎韻之鐘》、《月光小夜曲》、《每當變幻時》這三首歌都曾經在它們的年代風靡一時,卻有著不同的藝術生命。包裝成情歌的《莎韻之鐘》,就算旋律如何優美,骨子裡仍是由官方刻意炮製,為日本軍國主義服務的大外宣。但當下的日本社會,反戰已是主流民意,又會有幾多日本人仍然愛聽這種與戰爭扯上關係的宣傳歌?反觀《月光小夜曲》寫愛情的難以捉摸,是人類的共同感受,放在那個年代都會有人感到共鳴,難怪在今日的台灣,認識《月光小夜曲》的人遠比《莎韻之鐘》的多。至於《每當變幻時》寫的人生多變,更是一個觸動人內心,永不會過時的主題。看來,無論人身處甚麼年代,對某些事,都會有所共鳴;對某些事,最終都會捨棄。

我經常聽中日歐西經典金曲,我發現一首歌能否經得起時間的洗禮,離不開旋律與歌詞這兩個相輔相成的因素。一般來說,簡單、激昂、溫柔的旋律,較易留在人的記憶中。旋律外,歌詞越是觸及人類的永恆關注,歌曲就越能跨越時代。聽《月光小夜曲》和《每當變幻時》這兩首歌,細味其歌詞,幫助我們抒發感受,沉澱經歷。閒來揀一首歐西中外金曲靜心聽聽,更是一件賞心樂事。因為聽一首好歌,好比翻閱一本好書,看一套精彩的電影,或欣賞一幅名畫,可以洗滌心靈,更有助我們對人生的體會提高到另一境界。

 

*** *** ***

《サヨンの鐘》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AEWGlENOU

作曲:古賀政男 作詞:西条八十 演唱:渡辺はま子

あらし吹き巻く 峯ふもと       暴風雨吹襲著高峰山谷,
流れあやふき 丸木橋          洪流衝擊獨木橋,
渡るは誰ぞ うるわし乙女        那過橋的美少女是誰呀?
紅きくちびる ああサヨン       嘴唇紅潤的沙韻阿

晴れの戦に 出てたまふ         為了捍衛鄉土勇敢上沙場
雄雄しき師の君 なつかしや      雄赳赳的恩師讓人思慕不已
担う荷物に 歌さえほがら        肩上扛著行曩歌聲響遍山谷
雨は降る降る ああサヨン        大雨一直下著阿沙韻。

散るや嵐に 花ひとえ            可憐紅顏一枝花命喪激流中
消えて哀しき 水けむり          滾滾洪水一去不復返
蕃社の森に 小鳥は鳴けど        山地村的林中小鳥依然鳴叫
何故に帰らぬ ああサヨン        為什麼沙韻你不回來阿

清き乙女の 真心を              清純少女的真心
誰か涙に 偲ばざる              有誰能不為妳落淚
南の島の たそがれ深く          南島的黃昏近晚時刻
鐘は鳴る鳴る ああサヨン        鐘聲響呀響呀 沙韻阿

 

《月光小夜曲》 (蔡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MkzNbHGU8  

《每當變幻時》(薰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rFVa25T29U&t=41s

 

 



[1] 日本總督府為了奪取台灣高山森林內的樟腦資源侵略泰雅族領地,日軍更因此於1907年與泰雅族爆發「枕頭山戰役」,日軍最後在增援下戰勝。戰事結束後,泰雅人被迫遷居與務農,日本又設置「蕃童教育所」向泰雅族幼童推行皇民教育,改造「蕃人」成為歸順大日本帝國的順民。

 

《被淡忘的枕頭山戰役 台灣泰雅族重創日本殖民軍》

https://www.hk01.com/%E5%8F%B0%E7%81%A3%E6%96%B0%E8%81%9E/469400/%E5%8F%B2%E6%B5%B7%E9%89%A4%E6%B2%89-%E8%A2%AB%E6%B7%A1%E5%BF%98%E7%9A%84%E6%9E%95%E9%A0%AD%E5%B1%B1%E6%88%B0%E5%BD%B9-%E5%8F%B0%E7%81%A3%E6%B3%B0%E9%9B%85%E6%97%8F%E9%87%8D%E5%89%B5%E6%97%A5%E6%9C%AC%E6%AE%96%E6%B0%91%E8%BB%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