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3日星期日

文評家的讀書經驗


説起龜井勝一郎(1907-1966),今天的文青可能會感到陌生,他是二次大戰後著名的文藝評論家,研究日本古典和現代文學,1951年獲讀賣文學獎,1964年獲藝術院獎,1965年憑《日本人的精神史研究》一書獲菊池寬獎。另外,他與《人間失格》的作者太宰治是知心好友,他的《太宰治研究》讓世人開始欣賞這位無賴派作家。

龜井的《我的讀書經驗》大概早被世人遺忘了,有次路過中環某二樓書店,發現這本志文出版社於1980年出版,屬於《新潮文庫》系列的小書,雖然不是他的主要著作,但當中談及的讀書經驗,仍然值得借鏡,畢竟閲讀就是他的職業(多叫人羡慕!)。從書中可見,他真是無所不讀,除了日本古今文學外,還遍讀西方經典,這裏不妨抄錄他的高見。

首先是為何閲讀,他引自日本經典《徒然草》的話,一語道出讀書的樂趣:「獨自於燈下展書讀書籍,與素眛平生之古人為友,實乃無上的慰籍」,我想到林語堂在《讀書的藝術》一文中,也有類似説法。

另外,讀書不是單純吸收前人的知識成果,還要沿前人開拓的路繼續探索。這段話説得好:「不求古人之跡,而求古人之所求,此由南山法師之筆可見」,是芭蕉在《柴門之辭》裏引弘法大師的教誨。良師或良書不只在於傳述一己所獲的知識與經驗,更是在於傳述自己的追求,及忍不住不追求的苦衷。沒有所謂完成的東西,因此人生是有趣的。

對於選書,他說:身處書的洪水中時,盡可能將目光投向可成爲思想泉源者。對於入門書、擇要和解説,他告誡我們要提防,因爲這些「即食麵」往往過分簡化,甚至曲解了原作者。推而廣之,危險的是追求即效的心理,要排除「有何用處」的功利性想法。

選錯了劣書怎辦?他說,即使是劣書,也有必要判斷它為什麼是劣書,並從中獲得教訓。有人說,讀了許多無謂的書籍而遭受損失。我卻認為,可以把這看作是一條彎路。即使是彎路,但也是路。問題在於利用還是抹煞自己的失敗經驗。也有人因讀了許多無謂的書籍而深感後悔,但他卻從後悔中得到了教訓。

很多人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他建議忙碌者的讀書方法很簡單:一天試築起一個一小時的「孤島」,並持之有恒。我想,假如他今天還在世,會加多一句,就是關掉你的手提電話。

另外,讀書要有主見,不能完全受他人評論的束縛。例如文學作品,不能只按自然主義、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等對號入座,不理會個別作品的獨特性。因此,先讀文學史以及入門書是危險的。有許多人只知自然主義的定義,而忽略被稱為自然主義的作家其實各有差別。

最後,對書本不能過分執著。以參觀奈良古寺為例,出發前閱讀相關書籍是值得鼓勵的,但站在古蹟面前時,就要暫時抛開書本知識,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體會。知識過剩,使現代人的眼和心逐漸衰退,對美的敏感度也相對遲鈍。我們若不想做個泛泛之輩,就不能閒置眼和心的功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