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出版的《聽風的歌》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成名作,也是他最易看的作品。故事圍繞在東京上大學的主角,於1970年暑假回到家鄉發生的事。在回家那段日子,21歲的主角與好友老鼠相聚,主角經常跟老鼠到他們另一位朋友傑開的傑氏酒吧喝酒,並在那裡認識了左手只有4隻手指的少女。沒有明顯的主線,透過簡單的人物關係和情節推進,故事就在他們的碰面、對話、回憶、獨白中發展起來。
第一次看這書已是20多年前,那時還年輕,雖不算酒吧常客,但每月總會去一兩趟。在那些泡酒吧的歲月裡,從《挪威的森林》、《聽風的歌》開始,一邊看村上小說,一邊播著從小說認識的爵士音樂。初接觸爵士音樂便愛上了,在時而輕快,時而憂鬱哀愁的爵士樂中,自己的經歷與小說的世界相互交錯,心思和情緒很快就會跟著小說的發展而變化。
青春與寂寞
村上40年前開始創作。他30、40年前寫的小說仍受今日的日本年青人歡迎,這亦令他很引以自豪。村上早期的作品,包括《聽風的歌》及《挪威的森林》主角都是20來歲的大學生,他們愛蒲酒吧、逛碼頭、深宵閒聊,他們隨意的生活節奏,令小說充滿青春味道。這種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無論對那一代的年青人來說都深具吸引力。
但《聽風的歌》不刻意歌頌青春的美好,反而將寂寞、無望等淡然地滲入青春中。愛情是人抵抗寂寞的最強武器,但村上筆下的愛情大多殘缺不全。在《聽風的歌》中,左手只有4隻手指的少女自爸爸過世後就把內心封鎖起來,遇到能讓她再次打開心扉的主角,曾經跟他相擁、沉睡、做夢,這段關係最終卻是無疾而終,令人覺得現代人無法擺脫孤獨的詛咒。青春意味希望、活力、有著無限的可能和機會,本應是人最美好的日子,但村上卻在小說散發的濃濃青春氣味上加進現代人的寂寞,偶然甚至會對離和合、生和死表示慨嘆,這亦是村上小說過人之處。
年青的閒暇
青春縱有寂寞,但年青的閒情仍是異常令人迷戀。《聽風的歌》主角的家鄉是一個前海後山,人口只有7萬的海邊小鎮。在這遠離繁華的小鎮,主角與他在傑氏酒吧認識的少女慢慢發展出感情來。第35章有以下一段講及主角和這少女:
走出餐廳,我們在亮麗得有點不可思議的黃昏裡,沿著安靜的倉庫街慢走著,並肩走的時候,便微微可以聞到她頭髮潤絲精的香氣。吹動著柳葉的風,稍微讓你覺得夏天快要過去了。走了不久之後,她用五根手指的那隻手握住我的手。
村上的文字不但讓我感到夏日的海風,聞到咖啡的香味,聽到沙灘的浪聲,更令我看到青春的閒適如何把兩顆寂寞的靈魂緊扣一起。看到男女主角在夏日黃昏中,在海邊的倉庫街漫步,就會明白這種漫無目的的生活才是《聽風的歌》最迷人的地方。
小說有另一幕很能表達出青春的無拘無束。《聽風的歌》的主角和老鼠首次相遇,他們開車追風,但喝至爛醉如泥的老鼠把車撞到公園圍牆。但發生意外不會令他們掃興,老鼠乾脆把引擎關掉,兩人爬上車頂並肩坐下,一起抽煙,抬頭看開始發亮的天空,就這樣,他們成了好朋友。因為年輕,主角、老鼠和少女都有用不完的時間去消磨;因為年輕,他們都有無限的閒暇去感受世界。
搖滾樂、肌膚、煙味
讀《聽風的歌》,令人感到青春的閒適、放浪和迷惘。可惜,這都是年青人的專利。踏入中年,生活作息變得規律、人際關係有更多的計量、體力出現消退,都會令心境離青春越來越遠。中年過後,喝醉、闖禍、即興、夜聊、連發呆都變得奢侈,又怎樣能感受到在無聊中過日子的快樂,又怎會明白青春的心情才是痛苦人生的最大救贖。幸好我20年來仍有餘暇翻看這書,而每次揭開,青春的餘味都會吹來,時間也像慢了下來。《聽風的歌》27章有這樣的一段:
輕微的南風,吹送過來海的香味和曬熱的柏油氣味,使我想起從前的夏天。女孩子肌膚的溫暖、古老的搖滾樂、剛洗好的button-down襯衫、在游泳池更衣室抽的煙味、微妙的預感,都是一些永遠沒有止境的夏天甜美的夢。
這不僅是夏天的美夢,搖滾樂、肌膚、煙味等更是對青春的禮讚。今日看《聽風的歌》,感覺難像當年般強烈,卻勾起我對青春的無限緬懷。越看村上這處女作,青春消逝的感覺就越是濃烈。青春不但沒法重來,有時甚至連追憶也覺得困難。俗慮日多,閒情逸致越見難得。因為寫這讀後感,我有機會再看《聽風的歌》,再一次回味歲月青春,更讓我想到今日仍能抽出數個晚上翻看此書,聽聽Brook
Benton 的 Rainy
Night in Georgia,已是一份小確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