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0日星期六

從看見到發現-蔡天新的歐洲行腳

經讀書會書友介紹,我認識了蔡天新這名堪稱怪傑的內地學者、詩人兼作家:他是浙江大學數學學院教授,專攻數論,同時著有面向大眾的《數學大歷史》、《數學的故事》和《數學傳奇:那些難以企及的人物》;他兩度獲得國際詩歌獎項,著有《現代詩100首》和《漢詩100首》等;他寫散文,著有回憶錄和多本散文集;他還是旅遊作家,足跡遍及全球百多個國家,著有數本旅遊隨筆。此外,他還是一名攝影師,著有《從看見到發現:一個人文主義者的攝影集》

看過他的背景和作品列表,我知道,要了解他並非易事,一來我對詩歌認識尚淺,新詩尤其如此,二來數學是我最弱的科目,拿起數學書的意欲不大。那麼,屬於旅遊文學的《歐洲人文地圖》應該是理想選擇了。我相信,這位跨界作家的遊記,必定會流露他不同範疇的學養和才情。或者,飽覽歐洲的人文風景過後,我還可以欣賞到他充滿詩意的文字,甚至順道了解歐洲的數學歷史,一舉三得

結果出乎意料

作為散文家的蔡天新,在這本書的文字非常冷靜客觀,沒有比喻等華麗的修辭,人情物事的描述也甚少,有的是對每個國家人文歷史的精要敘述,輔以個人遊歷的品味和觀察,以及一張張精彩的攝影作品。短短千來字的小品文,有如一段段無綫新聞內的《寰宇掠影》,概述該國的地理和歷史背景後,再介紹傑出的文化貢獻和知名景點。對於聲名顯赫的大國,他對其人文貢獻的標準會較嚴苛,對於較少人留意的小國,他則盡量突出其貢獻,力求做到平衡

以整體角度來看,閱讀此書如同坐上一客暢遊歐洲各國的長途列車,先由最熟悉的西歐出發,取道南歐,再到北歐,穿過中東歐後,來到原蘇聯地區,最後到達巴爾幹半島。這時不難發現,歐洲這個歷史悠久的大舞台,上演的文化劇場原來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豐富百倍。除了一眾耀眼的主角,那些相對而言的配角(很可能是通過歐洲國家杯認識的小國),戲碼仍然精彩,耐人尋味。讀過此書,那些相信今生也未必會踏足的歐洲國度,頓時顯得親近多了

英國:歐洲體外的心臟

由於對歐洲認識不多,也慚愧地未曾到過,我不免先行閱讀西歐部分,英國一節印象尤為深刻。根據蔡天新寫的《後記》,這篇很可能是本書的源起。他在文中說,多年前一個秋天,看到一位母親帶著幼年兒子上學,這個情景讓他心生觸動,彷彿兩人之間由一根無形的線所維繫,因此想起「體外的心臟」這個鮮活的搭配。後來在1995年,他看到一幅歐洲地圖上英倫三島的島嶼輪廓,頓生靈感,寫成《英國:歐洲體外的心臟》一文。這篇文章展開他長達25年的寫作遊歷,推動他踏遍冰島以外所有的歐洲國家。在此書初版面世後10年,即2021年,他出版了姊妹作《美洲人文地圖》,可見無論思緒和腳步,他仍然沒有放慢下來

這些小品文聚焦每個國家的人文景觀,即使沒有直接談及歷史大事,但互相對照,也每每令人深思。再以英國為例,它與歐洲若即若離的關係,歷來引起不少衝突。蔡天新在書中道出,英國人自己習慣如外人般稱歐洲大陸為歐洲,可見他們除了地理外,心理上也有意把自己排除在歐洲以外,疑歐情緒由來已久。2016年英國正式公投脫歐,震撼全球,或許是文化基因早已埋下的種子。劍橋大學國際關係歷史教授西姆斯(Brendan Simms)2016年出版的《千年英歐史:英國與歐洲,1000年的衝突與合作》中有這樣的論述:英國脫歐無可避免,因為英國不願放棄國家主權,加入由德法主導的所謂歐洲聯邦,同時,英國願意為此付出經濟代價

On the Historical Unity of Russians and Ukrainians

到了2022年,俄羅斯不顧國際施壓,在2月悍然揮軍烏克蘭,引爆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衝突,至今歷時一年半仍未見平息。在此書中,兩國的章節如地圖位置一樣相連。蔡天新在《烏克蘭:演奏家的搖籃》中寫道:「烏克蘭的面積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9世紀的東斯拉夫人在第聶伯河流建立了基輔羅斯,那是一種相當發達的受拜占庭影響的文明,在11世紀時達到顛峰狀態,基輔成為當時東歐主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直到1240年,她才被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台摧毀,於是才有了取代基輔的莫斯科。」俄羅斯和烏克蘭,在12世紀分別分裂自東西兩邊的斯拉夫古國基輔羅斯(Kievan Rus)。在這個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下,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21年時撰文就聲稱,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同一人民,一個整體」

From Seeing to Discovering

書中除了精彩的攝影作品,也有不少作者參加學術會議時和朋友的留影,親切得如在閱讀他的博客。其中一幅相片,是他2019年獲邀在英國舉行講座的宣傳海報。搜尋之下,發現他同年來過香港理工大學舉辦相同的講座。他以「From Seeing to Discovering」為題,探討科學和人文的關係,以及跨學科研究產生的化學作用。他認為,在任何學科和領域,都有一個從看見到發現的過程。對此,我深感認同,學習無法脫離某種方式的閱讀,而閱讀這個行為,正是這個過程的最佳體現

雖然蔡天新的《歐洲人文地圖》沒有詩情畫意的文字,也沒有提升我的數學水平,但他讓疫情以來已習慣足不出戶的我,再次感受到安心出行確是樂事。儘管世界發展紛擾,即使人生未能預料,但我們仍可帶著地圖和書本去旅行,也可以享受色彩斑斕的香港夜繽紛。如小說作家畢飛宇在此書封底寫道


「我喜歡在旅途中閱讀蔡天新,尤其是在飛機上。他的文字很像窗外的風景,高、遠、亮,或者黑。蔡天新在誘惑我們遐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