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4日星期六

看海的日子  越洋的希望

 《看海的日子》是台灣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的中篇小說,主角白梅因生家貧窮,8歲時被養父母接走,14歲時被養家賣到窯子做娼。在風塵中歷盡欺侮、歧視、冷眼及不公平,過著與世絕緣的生活。《看海的日子》就是有關白梅如何不屈於多舛的命途,藉著與一位互有好感的客人歡好成孕,最後懷著小生命離開歡場回到老家,在生母的照顧下安胎,最終誕下孩子的故事。
 
小說在蘇澳的漁港開始,梅過著迎送生涯的妓院就在漁港旁。每當有漁穫的日子,漁港擠滿一批又一批在海裡討生活的漁民。這些討海人,為了捕魚在海上與巨浪搏鬥,日子枯燥辛苦,回到漁港就想找女孩補償。他們一身腥臭、不解溫柔,且力如蠻牛。對這群粗魯的討海人來說,娼妓的身體就是用來發洩性慾的。
 
有一次,梅遇到剛跌入窯子的鶯鶯,被一名喝醉了的兔唇客纏著。為了這小妹妹不一入行就被爛客人蹧蹋,梅自動獻身給這醜男,受盡他的蹂躪和侮辱。這粗野的客人不但弄髒弄亂她剛燙好的頭髪,更令梅嘔心的是被他強吻。完事後,梅把牙刷了又刷,像是要把牙齒刷掉才罷休。黃春明對客人如何羞辱梅有細緻的描寫,讓讀者看到當妓女的悲哀和無奈。
 
被客人視為洩慾工具,倒是預料中事,令梅更感悲慘的是連親人也看不起她。養母經常為梅作媒,但介紹的都是些牽牛補鍋,又上了年紀的老頭。梅覺得不合心意,向養母表示不快,卻換來養母的嘲諷,說她這爛貨不識抬舉。養家雖把她賣去窯子,梅仍視她們為親人,出賣身體換到的錢就是寄回養家,令家中上下過上好生活,養父過身梅也回家奔喪。梅為養家付出這麼多,換來的卻是養母這番傷透她心的說話。
 
看海時生起的盼望
 

黃春明筆下的梅雖然遭家人出賣,受客人玩弄,被養家看不起,自尊心受盡踐踏,卻對人仍存一點善意,對生活仍抱一絲希望。鶯鶯在桃園的娼館認識梅時,與當年被養父母賣至妓館的梅一樣,只有14歲。梅與這小妹妹很投契,因感到同命相憐而。這對風塵姊妹更試過被兩位客人同時看中,隔著薄壁一路與客人幹活,一路閒話家常。梅因此被客人怪責不夠專心而被掌摑,但想到淪落風塵,仍能與妹妹苦中作樂,她亦懶理被罵受打,繼續與鶯鶯攀談。
 
因風塵生活漂泊不定,梅不久亦與鶯鶯失去聯絡,卻在乘火車回養父母家奔喪時再次遇上這結拜妹妹,並看到那位對她百般溫柔的丈夫和懷中小孩。望著鶯鶯的孩子,看到乘客對手抱小孩的鶯鶯非常友善,梅感受到妹妹臉上流露的幸福。火車剛經過宜蘭,梅看著大海,突然找到人生的盼望,決定無論有多困難,也要像鶯鶯般生個孩子。
 
生孩子的希望令梅的迎送生涯不再是一味受苦,她等待一位好客人的出現,上天亦讓她遇上榕。黃春明塑造的榕,是一位笨拙害羞,歡好時會關心梅感受的男人。梅生活的社會不容妓女有希望,梅也曾勸告鶯鶯不要跟客人動情,但這次,連梅也控制不了自己,她喜歡榕的體貼,投入地與榕幹了一趟。完事的一刻,她生出一個希望,一個令她繼續活下去的理由。
 
回到老家產子
 
與榕完事後,梅便離開漁港回到桃園坑底的生父母家。老村民對梅的親切態度,童年的回憶,與母親哥哥的重聚都令梅心靈得到洗滌。梅回到老家後,好事更是接二連三地發生。先是政府改變原先的計劃,不收回村民用來種蕃薯的地,使得梅一家有了自己的土地,不愁生活。聰明的梅更提議村民將坑底種出的蕃薯分批運到市集,令蕃薯賣價上升,坑底人收入亦因而增加。最令她最雀躍的是,她確定自己有了身孕。
 

懷孕雖令梅對前路充滿憧憬,黃春明卻有意安排她經歷多次險阻才能誕下腹中小孩。當梅在老家安胎,肚大便便時,坑底卻遇上一場風暴,她家的一道牆也抵受不住而塌下,幸好他們躱在枱下才保住骨肉。梅的生產過程亦如她人生般痛苦,在羊水差不多流光時仍看不見嬰兒露出頭來,醫生也為她著急,勸她要在母子間作出抉擇。痛得死去活來時,梅用盡最後的一把勁把兒子產下。
 
在小說結筆時,黃春明寫梅抱著她的孩子,為了讓孩子見到父親一面而坐上駛向漁港的火車。梅上次坐火車回養家時遇到一位有意刁難、奚落她的客人,使她從骨子裡生出一種寒冷、孤獨的感覺。這一次,火車上的乘客主動讓位給抱著小孩的梅,友善的目光拿去了那道把她與世界隔絕的牆,讓她終於感到自己是世界的一份子。
 
黃春明於1935年出生於宜蘭羅東鎮,是台灣60、70年代鄉土文學的靈魂人物,長大後到城市工作,但對鄉土卻保留濃厚感情,作品充滿對漁港、漁民、大海、農村、小鎮、田野等的回憶。他愛寫基層小人物如何在困難生活中奮鬥,洋溢著人與人之間,人與土地之間濃濃的感情。其中,《青番公的故事》、《孩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就是黃春明鄉土小說的代表作。《孩子的大玩偶》和《看海的日子》更被改編成電影。
 

30年前,台灣文藝風在香港校園盛吹,我亦慕名看了電影版的《看海的日子》,依稀記得是一個關於妓女的故事,由陸小芬扮演白梅,其他便沒有甚麼深刻感受。30年後再看原著小說,卻像開竅般看到希望對人的重要。
 
《雨夜花》
  
當年鶯鶯曾愛上了一位客人,梅教訓她歡場沒真愛。為悲苦的命途感慨時,她們一起唱《雨夜花》。梅說,她們就像歌詞中的雨夜花,是風雨中一朶脆弱的花,風吹雨打,花謝落土,不會有歸宿。後來,她與榕歡好後決定告別風塵回到老家安胎。在回家的火車上,梅聽到的再不是雨打花聲,而是澎湃的海浪聲,並感到海浪一點點地清洗她的心靈。到她手抱兒子乘火車回漁港找榕去,在火車上再次看到大海時,她對兒子說,長大後不要像他爸爸討海幹活,要坐船越過大海讀書去,做個了不起的人。這刻的梅已尋回做人的自尊,對前景有著無限的盼望。
 
梅天生美麗、聰明,但命運對她非常殘忍:被生家離棄,遭客人凌辱,受社會白眼。這樣的生活景況非常黑暗,但為了誕下嬰孩,梅學懂好好活下去,這目標亦改寫她一生。之前我不明白這道理,因為我仍未經歷人生的真正困難。今日,我所以能夠明白,不但因為我學懂對前景要常存一點盼望,更因為我看到今時今日的香港,正經歷一場翻天覆地的運動,很多人正為改寫社會的命運不惜付出一切,為孕育他們的嬰孩而看著遠方的大海。
 
 
後話:周添旺作詞、鄧雨賢作曲的《雨夜花》旋律動聽,是台灣日治時期台語流行歌曲,《雨夜花》唱片於1934年推出。鄧麗君亦唱過此歌,並能唱出固中哀傷林夕按原曲填上廣東話歌詞的《四季歌》,由香港歌手黃耀明主唱。
 
《雨夜花》歌詞
 
雨夜花 雨夜花 
受風雨吹落地 
無人看見每日怨嗟 
花謝落土不再回 
雨無情 雨無情 
無想阮的前程 
並無看顧軟弱心性 
誤阮前途失光明
雨水滴 雨水滴 
引阮入受難池 
怎樣乎阮離葉離枝 
永遠無人通看見 
花落土 花落土 
有誰人通看顧 
無情風雨誤阮前途 
花蕊若落要如何 
雨夜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