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星期一

五四的幕後英雄——讀王雲五《談往事》


讀王雲五的《談往事》時忽然想到,今年正好是五四運動的一百周年,提起五四,不少人會想到胡適、魯迅、徐志摩、冰心等文壇巨星,大概比較少人留意在幕後默默工作的出版商,其實當年新文化得以燎原之勢席捲全國,掀動時代思潮,實有賴書籍報刊的廣泛流傳,別忘記那是沒有電子傳媒的年代,收音機相信也不普及。王雲五就是當年出版業翹楚,掌管192030年代的商務印書館,出版《萬有文庫》、《人人文庫》叢書,又管理上海的東方圖書館(前身是涵芬樓藏書室)。


今天在香港聽過王雲五的人也許越來越少了,他是廣東香山縣(今中山縣)人,1888年生於上海,家境不太富裕,少年時在五金店當學徒,晚間修讀英文,其後考入同文,英文突飛猛進,19歲在中國公學教授英文,胡適一度是他的學生。其實他正式上課的日子不多,學問泰半自學得來,最為人稱道的壯舉,是每月分期付款購買《大英百科全書》共35冊,用了3年時間通讀一遍。在回憶錄中他承認,這份心力如果專攻某一範疇,必讓他成爲專家,但這種博而不精的讀書方式,正好成就他日後擔任出版商時的眼界和觸角。胡適那本劃時代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最初就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

我手頭的《談往事》是傳記文學出版社1981年再版(初版1964年),對今天的讀者來説,這個版本的排版實在不太友善,字體不足3毫米,並且排得密密麻麻,當然沒有圖片,所以我讀這書時頗爲吃力,但可感受到那年代的貧乏。全書由16篇文章組成,最感動我的是〈兩年的苦鬥〉,講述1932年上海的商務印書館被日軍炸毀後,他如何重建業務,真是可作危機管理的範例。首先是人事,那時上海商務員工3700餘人,生計頓失下作出善後安排,紛爭難免,加上眾多債主上門追討,窘困可想而知。其間他父親過世,對他的打擊也頗沉重。另一項難題,是要趕及9月前印好新學年的教科書。結果憑著機智和意志,他終於度過難關,例如動員商務在香港和北平的廠房,雖然這些設施的生産力只有上海的十分一,但可以擴充,幸好英國某機器公司願意以低價售予印刷機,並容許分期還款。此外,戰火把業務記錄毀滅了,但他靠記憶和簡陋的筆記,竟然可以重新安排業務。看到這些絕處逢生的經驗,不禁叫人振奮,並且感受到,就是工作上遇到重大挫折,只要堅持下去,保持奮鬥的心,難保不會有轉機。


至於其餘15篇文章,涵蓋他從事出版業的經歷,經營東方圖書館的趣事,改善中文圖書的分類法,發明四角號碼檢字法的緣起,到歐洲諸國考察三個月,拜會當地出版業人士的見聞,在大陸和臺灣從政的經驗,和他與社會賢達,包括孫中山(他曾任孫的秘書)、蔡元培、高夢旦、朱經農等的交往,他一生真是多姿多彩,這裡不能一一細説。總括來説,讀這書,恍如一位生命力旺盛的長者,對我娓娓道出他一生如何為廣大市民謀幸福。結束本文時,我想引用他晚年發表的《反李白春日醉起言志》,這詩正好道出他的志向和人生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