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4日星期日

給伊夫‧聖羅蘭的信


年青時的聖羅蘭在馬拉喀什
在世界時裝舞台,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Laurent)是無人不識的巨人。他1936年在法屬阿爾及利亞的地中海城市Oran出生,17歲時被媽媽帶到巴黎,與時尚雜誌(La Vogue)的編輯Michael de Brunhoff會面,設計才華在De Brunhoff 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歸國不久,聖羅蘭再回巴黎入讀時裝設計學院,並在一個以年輕設計師為對象的國際時裝設計大賽中贏得第一名,在巴黎時尚圈嶄露頭角。De Brunhoff深明聖羅蘭是不可多得的人材,遂引領他認識當時已享負盛名的Chistian DiorDior看到他的設計草圖後立即聘為助手。當年,聖羅蘭只有17歲。

21歲獲Dior擢升為首席設計師,設計的1958年春裝系列大獲好評,甚至拯救了當時正陷入財困的公司。1960年,聖羅蘭被徵召入軍,派往出生地阿爾及利亞,幫助法國對抗爭取獨立的阿爾及利亞遊擊武裝勢力。聖羅蘭身體孱弱,不愛武力,結果以健康理由申請提早退役。之後他回到巴黎,發現已失去Dior的工作。就在最徬徨時,情人皮埃爾‧伯格(Pierre Berge)協助他建立個人時裝品牌YSL,這間以他命名的公司迅速成為時尚標誌,雄踞世界服裝潮流超過半世紀。

聖羅蘭和伯格創立的YSL196070年代盡領風騷,帶來豐厚財富。1983年,聖羅蘭成為首位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個展的時裝設計師,走上事業巔峰。可惜他之後嗜酒及染上毒癮,陷入沮喪和抑鬱。近2000年賣掉YSL後情況才好轉。20021月,聖羅蘭參加最後一場YSL時裝演出,之後憑賣掉公司的巨富,與伯格在西非摩洛哥馬拉喀什(Marrakech)隱居六年,20086月因腦癌在巴黎去世。

聖羅蘭是時裝設計界的一流人物,與伯格維持了50年情侶關係,期間雖曾分離,最終仍在一起,堪稱傳奇。聖羅蘭過身後,遺體由巴黎運往馬拉喀什,在他與伯格共同擁有的馬若雷勒花園(Jardin Majorelle)火化,骨灰散落園中。伯格在葬禮上說:「我永遠不會忘記我欠你的東西,有天我會與你一起,長眠園中的摩洛哥橡樹下。」

聖羅蘭和伯格

聖羅蘭被診斷患上腦癌至離世只有短短數周。情人突然遠去,伯格悲痛不已。為追憶這位生意伙伴和終生伴侶,伯格在聖羅蘭逝世後不斷寫信給他,由20086月一直寫至20098月,長的數頁,短的一段。透過這數十封信,伯格分享和聖羅蘭50年的回憶,當中提及他們曾過無憂無慮的日子,如何建立YSL,以及聖羅蘭染上毒癮的苦痛。信中看到這對法國情侶對生命的熱情,亦看到他們如何面對人生挑戰,也是伯格對這位20世紀時尚品味大師的最後致敬。

這些以法文書寫的信結集成Lettres A Yves(英文版為Letters to Yves),再譯成多國語言。我從書中抽出數段試譯成中文,讓大家藉此認識聖羅蘭。全書第一封信是伯格在200865日於巴黎舉行的葬禮上宣讀的追憶,可說是伯格為情人寫的悼文。信的起首是這樣的:

The morning in Paris was so youthful and beautiful when we met! You were engaged in your first battle. That day you found fame and glory and they never left you. How could I have imagined that fifty years later we would once again be facing one another, and that I would be saying farewell for the last time? This is the last time I speak to you; the last time I’m able to do so. Your ashes will soon join the memorial that awaits you in the gardens of Marrakesh. (5th June 2008)

我們在巴黎見面時,花都的早晨是如此美麗,如此充滿朝氣!你正為你的事業而開始作戰。那天,名聲和榮耀來到你身上,從此未離開過你。我當天又怎會想到,我們會於50年後再次凝視對方,這次卻是我向你道別。這是我最後一次跟你說話,亦是我能夠這樣做的最後一次。你的骨灰很快就會撒在馬拉喀什花園裡,與已豎立在花園中的墓碑一起,供後人憑弔。(200865日)

信繼續寫到:

How can one not remember? I recall our first meeting and those that followed. I remember the day that we decided - but does one really decide at such moments? – that our paths would come together and become one. I remember telling you, while you were lying in a hospital bed at the Val-de-Grace, that you were no longer head of the fashion house that employed you, and I remember your reply, “Well, then we’ll create one ourselves and you will run it.” (5th June 2008)

我又怎會忘記呢?我記得我們由第一次開始的所有約會,我記得那一天我們決定走在一起,成為一體。但真的有人會在這樣的時刻下做決定嗎?我記得當你躺在Val-de-Grace醫院的病床時,當我告訴你那時裝品牌公司(即Dior)再不僱用你時,我記得你這樣回答我:「好吧,那就讓我們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並由你去營運。」200865日)

在伯格心中,聖羅蘭是能夠與Chanel分庭伉禮的兩位時裝界巨匠。伯格認為,若說20世紀前50年由Chanel獨領風騷,聖羅蘭就是繼承她,在20世紀後半頁帶領時裝潮流。他這樣形容聖羅蘭:

You were the only fashion designer who revealed his or her life as if it were a book, one which you began at chapter one, then after writing the body, even wrote the words “The End”. You understood that a new age was dawning one which no longer required discipline, precision or standards….

你是唯一一位,生命活得像是一本書的時裝設計師。你從第一章開始寫這本書,然後再寫下書的每一章,甚至連書的「終結」也是你親筆寫下的。你深深感受到,一個新世代正在降臨,在這新時代裡,紀律、精準及標準不再重要。

聖羅蘭以Mondriaan 繪畫的圖案為主題的女性服裝
聖羅蘭設計的時裝不但帶領高級時裝界風潮,亦改變了日常服裝潮流。在聖羅蘭之前,歐美女性在社交場合大多穿長裙,戴帽或花飾。他為女性設計時尚的方便褲,從此女性穿褲成為時尚。伯格有一封信亦與這有關:

Don’t forget you invented the concept of ready-to-wear; that alone should earn you eternal fame…..You created the look of the modern woman; your influence is felt all over the world. Countless women wear trousers.

還記得你發明了成衣的概念嗎?單這一點已令你配得永恆的讚譽......你為女性創造了現代的外型,全世界都感受到你的影響。今日,無數女性都愛穿褲子。

伯格這本書的英文譯本只有百多頁,非常易讀,譯文亦很優美。事實上,像聖羅蘭及伯格等時尚先鋒都很重視文化修養,書中經常提及他們去聽的歌劇、音樂會及與同代法國文化圈代表人物的相處,如何交流對生活、品味、潮流的看法。

馬若雷勒花園的一間紀念品店

我在
6月參觀摩洛哥馬拉喀什的YSL博物館,以及博物館旁的馬若雷勒花園。雖對時裝不太認識,但看到博物館的展品時,仍感受到這位愛戴方框眼鏡的時尚巨人的無限創意。雖然伯格和聖羅蘭曾經分開,但在人生最後階段,他們還是選擇一起在馬若雷勒花園一起度過,足見伯格在聖羅蘭心中的地位。有興趣了解聖羅蘭的讀者,又怎可錯過這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