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7日星期日

濃濃香港情:《拾香紀1974-1996》 (A Hong Kong Story)

如果許冠傑的《鐵塔凌雲》代表了70年代的香港情懷,那麼陳慧的《拾香紀》顯然是另一經典。這書尤如小說版的「香港歷史,從一個家庭故事,側面看7090年代香港社會的變化。以家為經,以香港歷史為緯。小說每位人物是點,連家12人是線,但這條線豈能脫離香港這面? 

那個7090年代

陳慧這部小說非常香港,份屬於你我的香港故事。情節虛構,但處處滲出真摯的香港情。 

頭部份屬遠景,先勾勒連拾香出生前連家的背景,然後這部分如近鏡,逐章展現11位家庭成員人生剪影。故事情節從十妹連拾香角度推展,拾香並每章末對家人訴說遺言。從連家成員的成長看香港社會的變遷,由家史觀港史。淡淡筆觸,濃濃往事情懷。 

十兄妹各代表7090年代某類港人原型(prototype)。成長在這年代的讀者易生共鳴,自己或身邊人,可對號入座,有其影子。借懷舊的人、事、物,帶出本土意識,勾起不少童年少年的回憶,那年代我們的香港就是這樣子了。我把分析,列在文後的表格。 

打個比喻,這小說好像香港上世紀的城南舊事,以小說形式來陳述港英年代本土史。這小說可無愧地進入香港學系列,因故事雖為虛構,人物情懷卻真實充份發揮小說史學功能,可歸為另類的史學真切動人,對生於斯長於斯的中年讀者而言,感觸猶深  

21世紀重讀

個人輕如微塵,但眾多個人的小故事,交替重叠加起來,就形成香港歷史。你的小故事就屬香港歷史一部份,個人必與香港社會連結互動豈能獨善其身?你會如何重拾香錄?特別是2014年佔中運動2019年反送中運動、2020新冠疫情……你今天又怎樣演繹你的《拾香紀》? 

自去年起,香港飽經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如果陳慧20年後再寫21世紀的《拾香記》,又會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所以她寫了續集:異鄉人。在這時刻,我們太需要屬於香港本土的故事,作為歷史的心靈印記,個體成長珍貴的生命紀錄。 

原來,回憶,就是,愛 

還是喜歡以前的那個香港:我們的黃金時代。

我們永屬香港。謝謝你,陳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